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内容

东西协作 鲁甘情深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生态扶贫新模式

来源: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1-07-03 打印文本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鲁甘扶贫迈向新模式

黄河经甘肃向东,由山东入海,将两省紧密相连,两者之间更是通过扶贫协作,结下了深厚的山海情谊。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鲁甘协作揭开崭新篇章。日前,“济南市高新区——临夏州临夏县东西协作文冠果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甘肃临夏举行,以生态扶贫、绿色科技扶贫打造东西协作新模板。



仪式现场,协作双方共同种下了象征乡振村兴的文冠果树树苗。将文冠果种植作为与临夏县结对帮扶协作的重点项目,缘于今年5月10日,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佐军,向到国科中心考察的济南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详细介绍了文冠果的碳汇和经济效益,并推荐将种植文冠果示范园作为山东对甘肃的扶贫合作项目。经对接协商,济南高新区、临夏县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把文冠果种植打造成临夏县乡村振兴的品牌产业之一,把文冠果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典型示范。



三方联手,实现扶贫减碳、增收“双效益”

文冠果作为一种北方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碳汇植物。5万亩文冠果碳汇林项目,20年可产生48万吨的碳汇,按照目前CCER(中国经核证减排机制)下碳汇市场价50元/吨估算,价值240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文冠果还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化工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2018年,济南高新区引进基因编辑产业化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研究团队现已经完成了高油酸文冠果和低芥酸文冠果的基因编辑工作。



国科中心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国科控股强大的资本实力服务科技创新,通过“科技+金融”等手段,全力支持济南基因编辑项目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基因编辑项目由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推广应用,预计3-5年时间,基因编辑文冠果品种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
王宏志主任表示,高新区正前瞻性地布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将继续在政府对外扶贫当中积极推广碳汇植物应用示范,打造生态碳汇林和多重效益的经济林,实现减碳、增收“双效益”。

碳汇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仅在基因编辑领域,在碳中和、绿色科技领域,国科中心也已经开展大量工作。今年元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中心成立不足一月,国科中心积极沟通协调济南市、大气所、省发投三方签约共建碳中和研究中心,助力济南建设碳中和示范城市。文冠果种植作为碳中和研究中心的碳汇林项目,这次在鲁甘扶贫中备受关注,得益于国科中心的大力推广。

下一步,国科中心将继续与在济科研机构深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携手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朱健康院士团队,通过金融助力硬核科技转化与产业化,培育绿色新兴产业,以绿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持续有效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果。